一个隐喻,一句话,一个理论
学理论常被一些概念搅得晕头转向,不知理论到底干嘛。尤其有些作者,一本书无数概念,论点简单明了,论述弯曲复杂。读到下一个概念时,基本忘了之前所有概念。这时,我都安慰自己,肯定是作者没搞懂,才让读者看不懂。
每个理论都有鲜明之处,是其效力,也是贡献。作者,无论大师小匠,都会钻牛角尖,陷在自己世界中出不来。没必要跟着瞎转,看到其鲜明之处即可。
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,主宰整个社会科学的行为主义认为,人的一切观念和想象都不可见,不可信,唯有可感知的行为和话语才真实,也只有它们塑造人的一切。其领军人物华生有金句——“给我一打婴儿,我可以把他们打造成你需要的各种人”(科学天才、运动健将、艺术家...)”。这是行为主义的阿基米德点,其他所有概念、体系,都从中延伸而立。
学具体理论,抓这些把手。生手抓鲜明之处,老手避免同样错误。
理论课上,我要求学生记两张ppt: 一是人类学历史上探讨的人的五种整体性,关乎人类学的宗旨。
二,每个理论,都有关键一句话,或一个隐喻,提纲契领,道尽精彩。
▶结构与功能——有机体
社会是个有机体。把社会弄的人模人样之后,理解了社会,就可以理解人。有机体内部协调完整,这是其强大,也是其失败之处。 它与人无关,只是看起来像“人”。
▶结构主义
两张图,棋盘阐述其宗旨,乐谱表明其方法。
▶诠释学派
世界由乌龟叠成,无穷无尽。每一只上面的乌龟代表不同层次的诠释,下面的代表不同层次的社会事实。
▶政治经济学派
“文学家眼中的爱情,是生物学家眼中的荷尔蒙,是政治经济学家眼中的阶层。”
▶后现代:一切兼顾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
后现代试图走出启蒙传统,建立关于人和社会存在的其他理解。但后现代只见相对性,不见整体性,在无限情境中抽搐、窒息。
▶实践理论和本体论转向
看到一个苹果,怎么理解?画图,做隐喻,想象,都只是representation。苹果是什么?吃掉它知道了。
▶协同进化理论
德国犹太人聪明绝顶,但多有基因病,与其聪明才智紧密相联。从1800年前后开始,因社会隔绝,犹太人被迫从事金融等高智商职业,刺激其神经鞘脂类结构的变化,促进智商发育,并因犹太教内部通婚而世代传承。同时,鞘脂类结构的变异又引发多种Tay-Sachs遗传病。高智商和遗传病是社会和生物协同进化的结果。
更多文章,请长按二维码关注: